104名新院士中六成参评过三次 仅11人一次当选

2013年12月20日15:39  法制晚报

  201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分别发布。中科院新增选院士53名,中国工程院新增选院士51名。

  昨天下午,中国科学院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名单。曾备受争议、两年前曾落选中科院院士,后入选美国“双料院士”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此次入选。

  据《法制晚报》记者统计发现,在今年两院院士选举中,有3位科学家经过6次参评才获得院士称号,六成科学家经过3次及以上才最终成为院士,仅仅11名科学家“一次通过”。

  六成新院士至少参评3次

  昨天上午和下午,中国工程院与中国科学院相继公布今年院士增选结果。数据显示,中国工程院选举产生了51名新院士和6名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5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9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而在中科院公布院士的名单里,曾备受争议、两年前曾落选中科院院士,后入选美国“双料院士”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入选。

  成为院士,或许是每一个科学家的一个愿望,那么参评每两年举行一次的院士增选难吗?

  根据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提供本报的数据显示,在今年两院院士选出的104名中,有3位科学家经过6次参评才获得院士称号,六成多科学家经过3次及以上才最终成为院士,仅仅11名科学家“一次通过”。

  如今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1989年获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学博士学位,现工作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2001、2003、2005年参加工程院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评选未果,于2009年转而参加农业学部评选,又连续参评3次后,今年被选中。

  再如北京科技大学的蔡美峰,除2007年未参选外,6次参评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的院士。

  此外,还有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韩德民也是6次参评。

  航天领域院士多达6名

  此次公布的两院院士中,一些在大型国企担任“高官”、“高管”,在科研机构担任“校长”、“所长”、“院长”的人相比往年较少。

  此前,有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耿汝光、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张晓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新国、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束国刚、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执行副总裁柴洪峰、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易小刚、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等人候选,但最终均未当选。

  当选的“高管”、“高官”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曹耀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维和国务院学位办主任赵沁平。

  据《法制晚报》记者统计,从此次新增选的两院院士所在学科领域来看,大多为“高”“尖”“新”领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领域。他们来自企业的总工程师、总设计师等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及企业高管等,比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维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总设计师、77岁的船舶设计制造专家徐芑南。

  与航天领域有关的科学家,成为新增选院士的热点,与“航空航天”相关的新当选两院院士多达6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推荐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总设计师周建平,此次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是惟一一个以“载人航天”入选的新院士。

  3位带“长”行政领导入选

  据记者统计,高校中还有不少带“长”的行政领导荣登今年的名单,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原院长张军进入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原院长蔡美峰进入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原院长桂卫华入选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此外,对于来自研究院所的14位新科院士,至少11位为院所领导,所占席位近八成之高。如中国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副所长李仲平进入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张偲,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光机所所长刘文清进入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观点

  应该公布当选者基本信息

  曾对院士制度课题立项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院公布的院士信息应该更加详细一些,“在我研究开看,他们院士名单搞得是选择性公开,只公布了姓名和工作单位,但是职位和一些工作经历并不公布。”

  “在我国,只要当了高校的校长、科研单位的院长,他们哪有时间做科研!”顾海兵表示,国家重要的学术评审,咨议机构成员一律是大学校长或其他文化部门的行政领导,且不论这些日常忙碌于行政事务的官员是否还能保持原有的学术水平,是否还跟得上学术的发展,仅其代表的单位利益就给资源分配增添了新的不公正因素。

  顾海兵还举例说,诺贝尔奖公布名单的时候,也会公布一下获奖者的基本简历。

  一次参评当选院士专家名单

  姓名   机构   部门               任职

    杨华勇 工程院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浙江大学

    张偲   工程院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周建平 工程院 工程管理学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程和平 科学院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北京大学

    丁奎岭 科学院 化学部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冯小明 科学院 化学部             四川大学

  赫捷   科学院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励建书 科学院 数学物理学部       香港科技大学

    邱勇   科学院 技术科学部         清华大学

  吴立新 科学院 地学部             中国海洋大学

    谢毅   科学院 化学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0岁及以下占近六成

  新当选的53名中科院院士中,年龄最小的是中国科技大的谢毅,只有45岁,年龄最大的是复旦大学74岁的孙鑫,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4岁,其中60岁及60岁以下的占85%,超过70岁的只有2人。

  新当选的51位工程院院士中,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56.9岁;60岁(含)以下的42人,占82.4%;61岁至70岁(含)的7人,占13.7%,超过70岁的只有2人。

  综合来看,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平均年龄55.5岁,其中,50-59岁的为主力,共62人。女院士共有5名,占据院士总人数的4.8%。

  高校成为培养院士主力军

  中国工程院2013年增选51位院士,其中21人来自高校,高校新增院士占本次增选院士总数的41.2%;中国科学院2013年增选53位院士,26位来自高校,高校新增院士约占本次增选院士总数的49%。高校科研创新成为中国科技研究创新的主阵地。

  在新增选的两院院士中,除了部分综合性大学的科研人员外,也有不少具有行业特色高校的科研工作者入选,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均有一位或多位新增选院士。

  地方高校的高校科研工作者入选两院院士,也成为一大亮点。如石家庄铁道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两所学校的官方网站均已在首页头条的位置播报新增选院士的消息。

  高校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科研人员新增选两院院士,这与近年来我国对高校的重视和巨大投入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以世界一流为目标,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打造了一些代表我国本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与能力的学术高地。

  2012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这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启动的第三项国家工程,针对新时期中国高校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形势的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

  可以预见,高校仍将在我国未来的科研创新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院士那些事

  徐芑南“蛟龙”号总设计师

  徐芑南,浙江镇海人,195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蛟龙”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

  他今年77岁,是增选院士中最年长的一位。

  徐芑南是我国深潜器高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20世纪80年代末,徐芑南作为总设计师,成功研制了300米仿人型常压潜水器,载人或无人双功能常压潜器,600米重型缆控作业型无人潜器,863计划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还任副总设计师研制成8631000米无缆水下机器人,为我国深潜器高技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贡献。

  1996年,徐芑南60岁。这一年,他办理了退休。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天曾查出心脏早搏一万多次;他的一只眼睛已仅存光感,如今这只眼睛的视网膜已经脱落;他还有高血压,经常要带着药瓶子上“战场”。

  2002年6月,载人深潜项目上马前夕,他成为总师的最佳人选。

  崔鹏为唐家山堰塞湖排险

  崔鹏,55岁,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等研究。

  昨日,崔鹏成了首个山地灾害领域的院士。

  2008年5月14日,震后才两天,崔鹏和山地所的科研团队就扎进安县、北川,进行特大地震后的山地灾害考察和防治课题。他们提供的第一手观测数据,为震后的应急抢险、防灾减灾提供了决策所需要的科学依据。

  在长期观察和震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崔鹏在泥石流形成、运动和成灾机理,泥石流过程调控和灾害防治,震后次生灾害分布规律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初步建立土力类泥石流起动理论,揭示成灾机理;提出泥石流过程调控的灾害防治原理和方法;发展了山区道路和风景区泥石流治理模式与技术……

  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崔鹏和他的团队第一时间赶赴甘肃,他们的勘测数据及专业意见,为灾害工程防控等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意见。

  今年,崔鹏和他的团队又把工作重点放在研究泥石流动力模拟及调控上。

  文/记者李洪鹏 制图/刘江

  数据来源: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落马副市长以敢言著称 曾劝干部买房
  • 体育科比骨折休战6周 曝国安敲定首尔队长
  • 娱乐冯小刚:郭德纲能否上春晚要看民意
  • 财经央行注入2000亿遏制钱紧苗头
  • 科技垃圾短信前3季帮运营商牟利数十亿
  • 博客2013年度博客盘点 2013年度日剧盘点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性学选修课老师教戴套学生尴尬不敢下套